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://m.39.net/disease/a_6173182.html
当江南文化撞上“集章热”,苏州简直是集章爱好者的天堂。在各式各样精美的限定印章中,脱颖而出的绝对会有这位“文创卷王”——吴文化博物馆的身影啦!
这一次,“又见江南系列”以印章的方式在二楼文创区与大家见面了。春秋时期“见证”吴国强盛国力的楚途盉、精美华贵的唐代双鸾瑞兽纹铜镜、凝聚老庄哲学意蕴的元代银槎杯、造型极具特色的虎形玉佩……在艺术家的创作下,这些极具江南特色的文物都被赋予了全新的展示面貌,古老文物焕发出年轻的光彩,在江南文化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。
与普通集章不同的是,小吴还为大家贴心地准备了卡片盖章机。只需要购买专属明信片,找到对应贴纸的盖章机,将背面向上插入盖章机中,轻轻压下手柄,取出卡片就能见到颜色鲜艳、线条细致的印章。如此便利的工具,绝对是手残党福音,再也不用担心盖章翻车啦。
六张明信片集齐后即可放入卡套中,便于收藏与携带。成套的明信片和印章为集章打卡增添了满满的仪式感。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套国宝明信片都有哪些图案吧!作品展示
作品名称:《东方神罐》
釉里红是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,罩以透明釉,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瓷器。结合釉里红的色彩搭配,运用同样细腻的笔触刻画神龙口衔龙珠、腾云驾雾的形象,冲破空间的限制,更显霸气威武的特点。
-文物介绍-
文物名称:釉里红云龙纹盖罐
所属年代:元
出土地点:通安华山出土
这件龙纹盖罐通高38.2厘米,口径12.7厘米,腹径25.0厘米,底径13.7厘米。直口短颈,丰肩鼓腹,胫部微收,带有底面旋挖而成的假圈足,足端面宽平。盖部有宝珠形纽,盖设里外两口,便于密封。以盖纽为中心施有对称的锦葵花叶一周,纽基部及盖外边缘都施釉里红,花叶上也散涂铜红呈色剂。腹部浅刻盘龙两条,组成主体纹饰。该罐在构图艺术上极有特色,罐表以盘曲升腾的白龙为主体纹饰,龙体上下之间的空白处以艳红的呈色衬托,似为飘动的彩云。两条白龙蜿蜒升腾在片片红云之中,红云白龙,相得益彰,以强烈的色调对比,烘托白龙在红云中升腾的动态美。整器造型端庄,胎白质坚,装饰别致,呈色艳丽,极为难得,是国内外罕见的早期釉里红瓷器。
作品名称:《遇见古今》
作为日常生活中观容鉴貌的用具,铜镜的铸造历史悠久,而直至今日依然保持着实用价值。将画面分割成上下两个部分,拼合古今,唐代的古典繁华与现代的科技感相遇,体现身处不同时代却同样“为悦己者容”的女性命运的交织。画面主要采用橙红色调,笔触轻柔灵动,清扬婉转。
-文物介绍-
文物名称:双鸾瑞兽纹铜镜
所属年代:唐
此镜高0.9厘米,直径26.8厘米,重克。外轮廓呈八瓣菱花形,镜背分三层纹饰布局,镜背中央伏卧一兽,腹下有一孔,形成镜纽。内切圆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,外区分饰八组飞鸟蝴蝶和花草纹,内区饰双鸾双兽,间饰缠枝莲纹。鸾鸟瑞兽纹铜镜是盛唐时期十分流行的镜类,从纪年镜的资料中可知,大约出现于武则天长寿年间,菱花镜也始铸于这一时期。在布局上,唐镜纹饰打破了规矩分布的格局,此镜中鸾鸟、瑞兽和花卉线条简练流畅,鸟羽细腻分明,是唐镜中的精品。
作品名称:《鲲鹏浮游》
庄子在《逍遥游》中运用鲲鹏的寓言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,表达了其所向往的精神自由。这与匠人朱碧山创造银槎杯的旨意是相同的。银槎杯上老人情态淡然放达,童颜长须,透露出道骨仙风。其所乘坐的枯枝瘿节错落,其尾斜翘,枯峰四起。老人昂首望向宇宙,在浮游中忘却世俗,在冥想中打破物我的界限与时间的限制,到达精神的“桃花源”。
-文物介绍-
文物名称:银槎杯
所属年代:元
此器斜长22.0厘米,宽7.5厘米,高11.4厘米。以仙人乘槎凌空飞越到达银河的神话故事为题材,将银酒杯巧制成槎形。一老人背靠槎尾而坐,仰首束发,长须髯髯,身着宽袖长袍,腰束飘带,神情怡然,双目注视远方,作乘槎凌波之状。槎背部有细瘦阴刻铭文“至正乙酉朱碧山造”,标明了槎杯的制作年代和银工的姓名,其生产地应是元代江南金银制作中心平江(今苏州)。整器设计精巧,造型奇特,在制作工艺上成功地运用了镂刻、焊等多种技法,结合圆雕、浮雕工艺,将人与槎、槎与云气间的层次交待得既简练清晰又融为一体。人物镂刻生动逼真,面部丰颐宽额,隆准凤目,飘动的长须根根分明,细腻而流畅,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,属难得的工艺珍品。
作品名称:《心有猛虎》
虎形玉饰造型极为有特点,这种以写实为基础的艺术风格,突破了殷商时期那种威严、神秘的造型范式,令其更显生动活泼。在元素的选择上挑选了山川、松林、水波纹等,刻画一只山中的猛虎,借此表达出吴人高超的工艺水准和心中自有丘壑的那一份气定神闲。
-文物介绍-
文物名称:虎形玉饰
所属年代:春秋
出土地点:严山玉器窖藏出土
虎形玉饰,长11.9厘米,宽3.8厘米,厚0.1-0.3厘米。一对,形制大小相同,玉色灰白夹黑。扁平,厚薄不均。虎为蹲伏状,头微昂,有一小孔,似为目。腹下四足屈蹲,卷尾高翘,背脊琢出扉棱。正面以减地斜打手法阴刻黍虺纹,填以羽状细纹,反面留有直线锯痕四道。这对虎形佩能合为一体,根据反面的锯痕观察,两佩是用一块玉料切割琢刻而成的。当时的玉工利用近似扇面形的玉坯倒过来使用,使弧凸面朝下,在其头脊尾部与四肢等处略加雕琢,外轮廓就形成了伏虎欲扑的动态,然后再把它从中间锯开,成为两只头向相对的猛虎。从整体上看,这种造型手法已摆脱了商代玉磊威严、神秘的造型规律,而具有生动、活泼的特点。
作品名称:《影青小狮》
影青狮形烛台是元代景德镇窑采用二元配方原料后的产品,采用了堆、贴、划等多种工艺,造型生动,色泽莹润。构图上依然采取文物居中的方式,周圈围绕的洁白的花卉和链条流苏,十分流畅顺滑。在色彩上选取了和文物同色系的青绿色,十分清新淡雅,一只优雅的狮子跃然纸上。
-文物介绍-
文物名称:影青狮象形烛台
所属年代:元
出土地点:高景山元墓出土
影青狮象形烛台,长13.5厘米,高13.6厘米;长13.0厘米,高12.7厘米(一对)。这是一对大小、质地相同,形态略有不同的像生瓷烛台。其形制新颖,别具--格。其中一件为狮形,四足伸展,昂首站立,阔鼻圆眼,眼珠外突,点以黑彩,竖耳,张口,吐舌,露齿,颌下饰以排须,头部披毛下垂,毛发釉层下划以篦纹。另一件为象形,俯首站立,鼓目凝视,眼珠点黑彩,长鼻内卷,鼻侧外露长牙,双耳下垂,耳面影青釉下浅刻几刀,筋脉清晰。头部饰十字形辔带,其上分别堆塑梅、菊六朵。两器腹均中空,腹下均有两个直径1.0厘米的小圆孔,背部均置圆柱形卷花口座。身躯贴塑鞍内、理珞,颈贴塑挂铃。器表施青白色釉,堆塑花与座口露橘红色胎。这对狮象烛台是元代景德镇窑采用二元配方选坯技术后的产品,采用了堆、贴、划等多种工艺,造型生动,色泽莹润。这种元代像生瓷烛台极为罕见,堪称稀世之宝。
作品名称:《天地之道》
盉为古代青铜酒器,大腹敛口,前有长流后有盏,有盖,多为三足,盛行于商代及西周初期。不同于吴地器具,此盉是吴国伐蜀时掠夺来的战利品,在古墓中尘封千年,依然能感受到它富丽纹饰中所彰显的楚国精良工艺。“以器载道”是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的重要理念。造物者“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”,以天地万物为灵感,为青铜器赋予生命情调,潜移默化地向世人传达着时代精神。
-文物介绍-
文物名称:楚途盉
所属年代:春秋
出土地点:枫桥何山东周墓出土
楚途盉,通高25.2厘米,提梁高8.5厘米,足高6.8厘米。小口,广肩,扁圆腹,下置三蹄足。肩前后设夔龙形提梁。前有短曲形龙首流,龙首为双目外突,小圆口,头顶铸出扉棱,作鬣。两侧辅以蟠虺纹,填以细密的羽状纹。龙颈密饰鳞纹,后有扉棱形尾饰,上密饰互相缠绕的蟠虺纹,填以羽状细纹。提梁为夔龙形,前端铸出龙首,双目圆睁,张口,上唇翻卷,两侧面辅以蟠虺纹,后端短尾上卷,内填以垂鳞纹,龙身弯曲,表面密饰鳞纹。体后部下侧附一圆环,有活系与盖相连。盖为圆盘形,罩盖在盉口上,盖顶有环形纽,有链条与龙身提梁相连接。盖面密饰回纹与云雷纹组成的装饰带。腹部两周凸绳纹内密饰相互缠绕的蟠虺纹,图案细密而繁缛。肩部饰一周云雷纹,并有铭文“楚叔之孙途为之盉”八字。腹下设三蹄足,足上部铸兽面纹,兽面两眼之间附以扉棱作鼻,兽面两侧辅以卷云纹。
了解了那么多,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心动了呢?新国潮的卡片设计,精美的卡片工艺,饱满的印章画面,卡片与印章一一对应,边看展边集章,收获满满。赶紧来吴文化博物馆亲手印制一套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