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痒是不是快好啦 https://m-mip.39.net/disease/mip_5622958.html
大家好,我是晓飞影!
一个数码爱好者,也喜欢在众多平行领域探究摸索,让生活多一点乐趣。
当初加价元买了A7M4后,用到现在是非常满意,除了相机外,陆续增购了一些小配件,可能有的实用,有的鸡肋,正好分享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。
美本堂贴纸
以往每次买相机都没贴过贴纸,几年下来各种高强度拍摄,确实都变成了伊拉克战损色。这次购买A7M4确实也很喜欢,想着不如就贴个贴纸试试看吧,就当买了一个廉价版的sonycare。
网上看了一圈,大家用美本堂的比较多,我也就不多想,既然要贴纸,就换个配色,之前A7C的银黑配色我觉得很好看,于是这次在A7M4上也选了银黑搭配。
黑色部分是磨砂材质,银色部分有点金属漆的效果,原来手柄部分和操作区域的真皮材质,也用了仿皮的贴纸覆盖,基本是所有位置都覆盖全了。
贴这个贴纸确实要很耐心,时间越久贴的越细,我算是比较追求效果的人,贴了我1个半小时,基本没有错位,不过银色部分仔细看,在边缘处还是有缝隙的,如果选全黑的贴纸就不太明显。贴完了远看还行,有点富士相机的感觉。当初唯一担心的是夏天散热问题,正好经过了一个夏天,最近湖北高温天气,机器还没有歇菜。
索尼TOUGH-M三防V60SD卡
原来的V30系列存储卡有一点点不够用了,首先是几张V30的卡全部是64G的容量,用来拍视频是有点紧张,拍完了就要换卡有点频繁。然后最重要的是V30满足A7M3的所有视频规格,但是A7M4上的视频规格只能满足大概80%的功能。
V60SD卡目前的价格也算降低很多了,但是大容量卡依然不便宜,所以我选择海淘索尼的三防SD卡,TOUGHSF-MT,G的容量,一次到位,左右的价格,比京东的元几乎低了一半,缺点就是没保修了,不过这么多年SD卡我倒是觉得很放心,只要别买到假货。
TOUGHSD卡的外观还比较好看,黑黄的配色,理论读速M/S,写速M/S,V60的图标是硬性标准。手感真的完全不一样,我甚至把SD卡轻轻的掉落在桌面上,TOUGH卡的弹跳声很清脆,和闪迪的塑料感区别很大,TOUGH三防卡的特点就是防水防尘防摔,材料很坚硬,官方称经过了5米掉落测试。
京东京造TF卡G
这个京东京造的TF卡也是最近出来的,在V30级别里还算比较出色,MB/s的读速比三星和闪迪还高,不过最大的特色其实是配合中山消费券,G卡只要元入手,便宜又大碗说的就是它了。
本来索尼TOUGH-M三防卡G是和以前闪迪至尊卡64G搭配使用的,因为我是用的双卡同时写入,保险一点,所以如果长时间拍摄的话,64G的卡肯定会先存满,这个问题倒不大,就是弹出提醒很烦人。尽管索尼三防卡很稳,我还是希望卡槽二也能放个G的卡。
CFexpressTypeA卡的G接近元,以后肯定是要上这个卡的,至少要等价格降下来,还是这个元的G京东京造TF卡好用,不作为主要存储数据,就当组了个RAID1,双备份数据保险,套上SD卡套,速度也不受影响。
斯莫格smallrigA7M4半笼
其实贴了贴膜就是想有个保护就不用上兔笼了,不过没多久还是开始种草兔笼。兔笼的作用主要就是2个,保护性和拓展性,其余的都是缺点,占地方,增加重量。A7M4的兔笼我主要纠结斯莫格和铁头的,B站有人做了对比,斯莫格的人性化确实不错,但是A7M4的兔笼明显不如之前的作品用心,铁头的通用性更好。但是考虑到重量因素,我取了折中值,买个兔笼半笼,对比后还是斯莫格的半笼更合适,原因等会可以看,半笼还能保留原生态手柄握持的感觉。
兔笼底部默认有一个阿卡快装结构,不用总是去安装快装板了,重点是这个快装板直接兼容大疆的RS2\RSC2系列,我用过许多稳定器,后来RSC2用的最久,这个一键拆装方便了很多,也让成为选择斯莫格半笼的原因。底部还可以磁吸双头的拆装工具,不过我要吐槽一下这个工具,取是非常容易取,但是掉也真是容易掉,不是磁力不够,是特别容易手一蹭就划出来,出外拍摄至少掉过4次了,神奇的是每次都捡回来了,不知道哪一天会不会真的永久拜拜了。
侧面有1/4螺丝孔位,也有阿莱定位孔,这个侧面还是nato结构的,有一些快装手柄就很适合,但是这个nato结构也有坑,在下面上手提的时候会说到。
即使是半笼,顶部也有冷靴口和一个顶部手提螺丝孔位,但是我更希望斯莫格这个军舰部分能做成nato结构,就省得再买配件了。
兔笼安装一个螺丝就能稳固,体积没增大多少,军舰部分也是持平的,我觉得半笼比全笼做的用心一些。
配合RSC2稳定器快装,出门使用的效率提高了,很方便。
不过因为有阿卡底部的凸起,放一些包里还是会显得有点挤,有得有失吧。
斯莫格迷你上手提
既然买了兔笼,我又忍不住开始看上手提了,正常的大手提有很多,但是我觉得很可能会吃灰,还是剑走偏锋,专找小手提。最后找到了斯莫格这款迷你上手提,这三款颜值在线,体积小巧,看结构手感也很棒,简直就是我心头所好。不过手提的使用率也要考虑下,仔细看螺丝接口肯定最麻烦,要工具;冷靴接口和滑槽是旋钮的,安装拆卸都容易,但是A7M4的热靴上装个手提,我很担心会损坏,犹豫再三还是选择滑槽接口了。
斯莫格的产品价格贵是贵,但是颜值和做工不得不佩服,提升体验是肯定的。巧的是我开始买这个的手提的时候,官方都下架停产了,在闲鱼找了一大圈才找到一个,元入手,比螺丝的贵一些,但是物以稀为贵,为了便捷和颜值,还是选这个了。
铝合金材质,92克重量,在上手提中可以是轻量级选手第一名了,日常背包里的东西很多,所以重量能轻则轻。手提特别圆润,上手舒适度觉得比握A7M4还舒服,有一个冷靴口可以装监视器,前面还有扩展螺丝孔,我觉得完全够用了。
斯莫格薄款防脱滑条
上手提虽然是nato滑槽安装的,可惜斯莫格半笼的顶部没有nato结构,必须再额外买个nato滑条。一开始买了陈文坚的鱼骨滑条,他家的产品还可以,不过这里也踩坑了。
斯莫格的上手提居然和陈文坚的鱼骨滑条不适配,卖家说通用的,我还去问了下,结果答复斯莫格是自己做的一套规格,自家产品只能用自家的适配,这个鱼骨滑条和铁头的都兼容。
没办法,只有继续去买斯莫格的轻薄滑条,太厚的不要,好在有一款和陈文坚的鱼骨差不多,厚度6mm,只重10g,铝合金材质,就是要50大洋。
等了几天才等齐这套配件。
果然斯莫格自家的产品一下就安装上了。
终于上手提和装好A7M4的兔笼合体了,这个手感真的是非常棒。虽然工作时会经常用到稳定器,不过自己日常拍摄还是希望轻便手持拍视频,没有手提的话需要两手一起控制抖动,有个手提在低角度仰拍的话,会方便一点。
拿着设备就出门去拍老婆闺蜜穿汉服,据说她这个配饰的价格和我这套相机不相上下,我不懂汉服,是不是在忽悠我。
索尼24-70GM二代大师镜头
当初买A7M3的时候,就从来没考虑过GM大师镜头。这次换了A7M4,总觉得以前的平民镜头亏待他了,加上10bit的视频非常出彩,看到24-70GM二代大师镜头发布后,全方位的超越一代,视频几乎无短板,于是又冲动抢了首发,好歹是原价购入。
焦段依然是那个24-70,有人说这是最平庸的焦段,有人说这是新手最好的焦段,其实只有用久了才知道自己最喜欢哪个焦段,以及什么时候该拍什么焦段。这个二代的确是索尼的诚意之作,机身按键变多了,有变焦阻尼的调整,有光圈无极齿轮的调整,自定义按键变成了2个,竖排也变方便了。颜色和畸变控制的都还不错,恒定2.8的光圈在拍视频的时候,是很有用的功能。
之前是腾龙28-的焦段使用率最高,配合索蔡16-35几乎可以两镜走天下了。不过重点就在28和24焦段的差距,远远比70和85这种差距要大的多的多,28真的不算广,尽管35有时候都可以规划进广角。24比28能乘载更多的内容,画面焦距不够,还能裁切,画面不够广,那是凭空变不出东西的,有的时候背后还无路可退了。再加上A7M4的4K60P会裁切成S35,24焦段都会变成40,所以能广一点是一点。
我对24-70GM2最大的吐槽不是价格,可能还是体积和重量,不知道为啥就不能比82mm的口径小一点,70-GM用82mm我还能理解,感觉就是索尼大三元为了口径统一方便装滤镜一样,像腾龙全系都用67m多好。长度也比腾龙28-多出了一点,导致我竖着往包里放镜头都扣不上了。重量克尽管是同级别最轻了,我还是希望能朝克迈进。就副厂一直给的压力来说,索尼第三代GM头是很可能都能解决这些痛点的,其他的拍照和视频画面素质那都妥妥的是优点了。
之前只是对这个镜头晒单了,有机会好好分享一篇关于24-70GM二代的体验。
对了,我又给索尼24-70GM大师镜头也买了贴膜,主要目的是保护,不是为了颜色,所以选了磨砂黑配色,毕竟这镜头和A7M4都快差不多价格了。
说实话,镜头比相机更脆弱,拍了这么多年,摔相机摔镜头的事肯定发生过,稳定器也是镜头杀手,能保护就保护一下。
海大磁吸ND滤镜套装82mm
这镜头一买,导致又想买滤镜了,还是82mm口径的,以往67mm的都不能用了。因为拧滤镜是个很烦人的活,所以借着这个机会干脆换磁吸滤镜了,目前看了下就海大家的还不错,而且我用过海大的滤镜,还是比较满意的。
滤镜磁吸套都装在海大的收纳包里了,省了包装,里面包含了磁吸GND0.9渐变灰、ND1.8、CPL偏振镜、转接环、磁吸盖。里面最有用的其实就是ND1.8,因为24-70GM2在白天拍视频,大光圈可以保证景深浅,但是快门速度就太快了,缺少运动模糊,说通俗点就是缺少了电影感。CPL偏振镜偶尔拍玻璃柜或者湖面的话可以去反光,使用率也比较低,GND0.9渐变灰主要就是拍日转夜的延时有点用,使用率是最低的,因为拍延时的机会不多。其实我还想要个UV镜,但是又不想UV镜影响画质,其实UV最大的作用对我来说就是保护镜头,这些年牺牲了2个UV镜了,突然想到这个转接环不就是个没有镜片的UV镜,更通透,摔的时候也有边缘保护,所以就还是选择了CPL和GND的套装。
磁吸真的是太方便了,用了就回不去了,拧UV那金属摩擦声都让人心烦。
而且镜头盖磁吸也太爽快了,之前拍摄其实总是不想带镜头盖,又厚拆装都嫌麻烦,这个超薄的金属磁吸盖好看还有手感,就是可惜我当初给24-70GM2的镜头盖贴了半天贴纸,现在吃灰了。
大疆DJI一拖二小蜜蜂
大疆DJI一拖二小蜜蜂也是为A7M4服务的,用过博雅、罗德、枫笛等几款小蜜蜂,不得不说大疆出品,真的可以造成市场冲击,这款一拖二的设计和细节做的很棒。
罗德一代wirelessgo两个接收器每次充电都很麻烦,需要两根线,现在大疆的一拖二全部都可以无线充电,还放在了这么小巧的盒子里,几个转接头和发射器的磁铁都能全部收纳在里面,一根充电线就可以解决充电。
两个发射器体积变小了,佩戴方式也多了,重点是能内录音频,可以做为安全音轨,不担心相机丢失了音频信号,后期还能对上,有时候还可以随身当个录音笔。音质在小蜜蜂这个规格里,也能排上第一梯队,出去采访或者拍vlog都很不错。
大疆DJIRS3稳定器
大疆的RS3稳定器确切来说不是增购,是置换,之前一直用RSC2稳定器,觉得比较好用,而且比RS3价格便宜,重点是可以折叠后放进双肩包的上层,让我可以少拿个包。但是RSC2最大的槽点就是那个变形提壶模式,变形后站不稳,不拍时还麻烦。所以大疆第三代直接去掉了这个设计。RS3和RS3Pro几乎是孪生兄弟,和RS2长的也很像。于是立刻出了RSC2,换了RS3,看似RS3比RS2高一代,实际RS3是RSC2的升级款。
RS2的设计是成功的,所以RS3也是电池拆卸设计,我发现拆卸后也能完美的放入背包上层,对RSC2的执念也彻底消失了,稳定器最重要的就是稳定,第三代的稳定逻辑比RSC2和RS2都好一些,实际上手就能感觉到。
电池拆卸设计终于可以把电池拿到桌子上充电了,不用一大坨稳定器在那占位置,而且大疆的续航是真的强,不高强度一天够用,高强度也能有大半天,接个充电宝PD快充一会就能搞定。
RS3和RS3Pro的定位和选择其实很清晰,我很清楚我只需要RS3,首先RS3便宜一些,而且重量比RS3Pro是轻的,两者稳定系统是一样的,最大区别是RS3Pro支持最新的雷达激光测距配件,可以把一些老的手动电影头变成自动对焦镜头,确实厉害,不过我目前阶段也用不到电影镜头,真用到了也是团队拍摄,所以RS3更适合一些个人摄影师。
总结
这就是一台A7M4带来的「无底洞」,其实重点还是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,尽量做到不吃灰,如果吃灰了,就尽早出手止损,摄影是可以穷三代,但是也确实可以创造价值。就目前买的这些配件来说,大部分我还是经常在用,可能就是上手提用的少一点,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,工作都太辛苦,希望偶尔能拍点自己想拍的东西。如果有对里面的配件感兴趣的,也可以和我交流,互相学习进步。
索尼(SONY)Alpha7IV全画幅微单数码相机+24-70GM2镜头套装(ILCE-7M京东月销量0好评率95%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¥购买腾龙(Tamron)28-\/-\/70-全幅大光圈微单镜头-50京东¥购买大疆(DJI)现货】RS3/RS3PRO如影手持云台稳定器单反稳定器专业防抖拍摄手持云台京东好评率%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¥购买